近年来,环保问题不断凸显,政府和群众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增强。各类专项检查、督查一个接一个,铺天盖地而来,一大批耗能高、污染重的企业被查处、关停。但是,在环境质量逐渐好转的同时,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个问题,那就是,环保问题,解决需要监察执法,但根儿在科技标准和发展规划。
【搞清楚环保问题的根在哪里是第一步】
北京前期的环境治理模式对其他城市来讲,没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,因为它主要的工程不过就是把污染企业搬了出去。但不管怎么搬,污染依旧是在的,唯一不同的,不过是把污染压力从北京挪到了河北或者其他地方而已。
这种做法,与发达国家把淘汰落后的企业挪到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几乎一致。而且,在雾霾频出之时,一些舆论还把北京雾霾元凶指向河北污染。从中可以看出,前些年发展过程中,北京市规划不合理,环保标准过低,科技跟不上,是环保问题出现的根子,这与其他城市甚至我国环保问题的原因,是一样的。
【前期污染问题与环境监察关系不大】
“能挣钱的项目就上”、“只要来投资就能开快速通道”·····这是我国前期发展阶段的真实写照,GDP是那个时代发展的“根本”。再加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,排放标准过低,产业结构不合理,就业压力不断加重,使得环境保护无法可依,无标准可依。
因此就“成就”了那个:“西方国家淘汰的企业纷纷来华建厂,新创业企业以高污染获得利润和市场优势,家庭式作坊遍地而生····”的时期。正是这个时期所积攒的大气、水、土、固废等环境问题,在环境承载量无法继续容纳时,集中爆发,地下水地表水污染严重,雾霾频频出现,固体废物随意倾倒。
这时候,人们才想起来要立法,要修法,要提高标准,要改变方式。但是环境监察执法真正意义上拥有权力,应该是在2015年新《环境保护法》出台之后。
【我国环评制度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】
环境影响评价,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规划。他的作用就是提前设想各种可能,提前提出各种应对方法。而纵观我国多年环评历史,“未批先建”、“久拖不验”等违法行为易发多发频发,众多新建项目建设时,还没等环评开始,土地部门已划拨土地,银行直接贷款,工商部门跟着发放营业执照,更有项目建成多年后被查处停产时才想起来“补办环评”。
但是补办环评而未能通过的基本没有,而环评内容到底起到作用没有?是否对产生的环境问题避重就轻?我们都不得而知。因此,让环评回归环评本意,从源头上减少潜在环境风险,加强预防,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根本办法。
【要用“真创新”“真科技”解决环保问题】
环境保护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,最简单的例子就是,一些农村地区需要取暖,就必须要烧煤,在无法阻止燃煤的情况下,研发家用环保锅炉就成了便捷高效的治污手段。同理,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,研发各行业产业治污设备十分关键。
但是如今一些企业和单位,借环保形势和环保幌子,大打“环保牌”,伪环保、伪科技、伪创新频出不穷,骗取国家补贴,借用群众心理,大发“环保财”。
因此,国家相关职能部门,应当在继续鼓励环保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的同时,持续打假,为真创新,真科技铺平道路。让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过程中,发挥重要作用。
想了解更多信息可登陆依斯倍环保官网,依斯倍致力于工业废水处理一站式解决方案,38年欧洲环保行业服务经验专注工业污水处理工程定制服务
【文章来源:环保的未来,绝不在监察执法】